首页 >> 海南柊叶

最火一块田上的惠农变奏曲细柱柳菘蓝宜昌黄杨懋功荛花薄叶山橙

农丁农业网 2022-09-13 13:09:09

一块田上的惠农“变奏曲”

一块田上的惠农“变奏曲”

——从农村税费改革看“三农”发展①

【编者按】世纪之交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,被称为继土地改革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第三次“革命”。我省作为全国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份,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中写下辉煌一笔。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,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各级干部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,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。安徽今起推出系列报道,全面回顾改革历程,盘点改革成果,展示改革对今日安徽“三农”发展的深远影响。

2005年,我省比全国提前一年全面取消农业税。从缴纳“皇粮国税”到种粮有补贴,“多予少取”的政策惠及千万江淮农民,激发农业发展动力。

“5亩地一年能领七八百块钱补贴,改革让我减了负,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”

——从“交钱”到“领钱”,改革重塑政府与农民的分配关系,确立对农民“少取、多予、放活”的政策

一项重大改革的实施,影响的不仅仅是历史进程,还有个体的抉择。

在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,从村书记岗位退下来4年后,56岁的朱中文将埋在心底的“种田梦”变成现实,成了一名种粮大户。

8月28日午间,随朱中文下地。

碧绿的稻田望不到边,不时有白鹭飞起盘旋。田间碎石子小道蜿蜒迂回,道旁半人多高的灌木,开满大红和粉红的花,垂下来遮掩去向。

“没事,放心开,这路去年政府拿钱修过,装1万多斤稻的农用车都能走。 ”看到司机犹豫,朱中文不时大声吆喝。

“包这么多地,以你对农业的了解有把握赚吗?”与老朱攀谈。

“2000年以前真没想过。又苦又累,加快产业绿色化改造税费那么高,谁愿种?但改革后不一样了,不交税还有补贴,说明国家重视,农业有前途。”朱中文说,是“改革”让时任村书记的他萌生“退休了种田”的念头。

朱中文嘴里的“改革”,是发端于我省的农村税费改革。

“分田到户后,大部分农民刚解决温饱,除了国家规定的税费,乡村基层有些组织和部门随意找借口向农民乱伸手。”同车的白湖镇农技站副站长孙定红回忆。

“我给你算笔账你就知道了。”朱中文说,种地要交农业税,还有特产税、水费电费、教育提留等“三提五统”,加一起最多的时候一亩地要两百出头,“像我家5亩地,每年就要缴上千块钱税费,负担沉重。”

2000年3月,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税费改革,逐步规范减少涉农收费,并在2005年宣布全省取消农业税,比全国提前一年终结了存续2600多年历史的“皇粮国税”,当年就为全省农民减轻负担54.5亿元。

在朱中文的笔记本上,记录着2000年全村农业税费收取情况:梅山村1999亩地,每亩交农业税70元、教育附加费25元、水电费58元、两闸一站费2.4元、防汛款2元。算下来一亩地超过150元,全村一年的税费负担近30万元。随着改革进程,这些税费得以清理合并,降低税率,直至最终全面取消。

一手做减法,一手做加法。在逐步取消农业税的同时,我省落实粮食直补、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。2003年,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127元,人均负担是64.4元,比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下降41.1%;2004年,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,增加的补贴和减免税费达33.97亿元,人均政策性增收66.7元;2005年,全省取消农业税19.18亿元,同时增加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.85亿元,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43.8元。

朱中文说他记得很清楚,2004年第一项补贴是每亩10块钱的良种补贴。然后就是粮食直补,农资补贴,最多时一亩地一年加起来补贴近150元,“家里5亩地,从一年交千把块钱到领七八百块钱补贴,是改革让我家减了负,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”

从缴纳“皇粮国税”到实施各项补贴,农村税费改革将政府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进行了根本性的扭转。改革确立的对农民“多予、少取、放活”的政策,顺应了时代的要求,为农村综合改革做了铺垫,促进了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。

“是党的政策好,木奶果种地划算了,农民又舍得投入了”

——从“抛荒”到“要地”,改革重焕农民生产热情,推动了新技术、新品种应用,农村生产力蓬勃发展

从担任村委会主任、村书记,屏边苹婆到退休包地种粮,朱中文一辈子和村民、耕地打交道。粮食增产的关键是什么?朱中文认为是“人”。

“人要是没心劲,不想种地,再好的种子化肥,产量也不高,地就‘瞎’了。”沿着田间小道,与朱中文边走边聊。两旁,一米多深的水稻绿油油喜人,肥壮的叶片齐刷刷指向天空,一簇簇新抽的稻穗上满是淡黄的花粉。

“这个甬优1致使丈量的进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540是新品种,个体壮、不易倒伏,米质好还高产,去年第一次试种20亩,单产近1500斤。今年扩大到200亩。”在朱中文的经验里,新产品、新技术推广对增产立竿见影。但那些年税负太重,种地无利可图,农民有的抛荒有的把地白送人种,种的人也不愿下功夫,“在村里推广良种,号召搞结构调整,没人响应。”

农民的心思都在哪呢?

“出去打工嘛!”孙定红说,上世纪90年代,打工潮兴起,好多农民都进城了,一年下来夫妻两人能挣回三四千块钱。

1995年,朱中文已是梅山村书记,抓粮食生产是主要职责。“那时早稻产量只有四五百斤,晚稻也就六百斤上下,好年景一亩地赚个三四百块钱,把税费一缴剩不了几个钱,哪有心思种地?”朱中文说。

很快,抛荒田出现。“不少人把地让给别人种,只要帮着交税就行,有的转不掉还要倒贴。”朱中文说,为防止农民抛荒,当时不仅对“抛荒田”每亩征收30元抛荒费,而且要求收回承包地,“千方百计防止农民抛荒。”

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清晰记得,1995年前后庐江全县近10万农民外出务工,农业生产形势严峻。“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好像一下子断了。农民负担过重已成为影响农民积极性、制约农业结构调整、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大障碍。”邓本宜认为,国家从税费改革入手稳定提高农业生产,是英明的。

“这边不收税,那边就有人把转出去的地要回来。”朱中文回忆,税费改革刚一落实,村里种粮大户就兴起了,承包费蹭蹭往上涨。不久国家实施保护价政策,到了2010年前后,一亩地两季稻效益能有500块钱上下。

“农民即使打工也要兼顾种地,对产量格外看重,愿意接受新技术和新品种。”朱中文深有感触地说,惠农政策逐年加码,效益好,耕地又成了“香饽饽”,“是党的政策好,种地划算了,农民又舍得投入了。”

据统计,2004年全省同比增产粮食100多亿斤,增幅高达23%以上,还增产油料10亿斤。在梅山村,2010年前后早稻亩产提升到近700斤,单季晚稻已经突破千斤,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。 200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948.19万亩,到了2009年,这个数字猛增到9908.35万亩。

“人们收入高了、日子好了,要吃更好的米,就不能像过去那样种粮食”

矮金莲花——从“多种粮”到“种好粮”,紧跟时代要求,支农惠农政策不断优化调整,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8日进口矿现货市场价格企稳

成了大户,朱中文的“效益弦”绷得很紧。他说,前些年只要有心劲,年成好,效益都可观。但这两年粮食多了卖不上价,有时还难卖,让他颇为忧虑。与此同时,惠农政策也在变。“以前种粮大户有专项补贴,每亩10块钱,现在取消了。”朱中文反映。

这些,一度让老朱嘀咕“是不是国家不鼓励咱种粮了?”

“不是不鼓励了,是鼓励种优质粮。”在邓本宜看来,税费改革为农民减负,实施普惠制的补贴,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积极性。今天,随着形势变化,惠农政策更注重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转变,加快调优产品结构、调精品质结构、调高产业结构,引导农民在节本增效、优质安全、绿色发展等方面下功夫。

朱中文的稻田边,一块牌子上写着“白湖镇一季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”。夏末正午的阳光依然灼热,卫辉晒得田野里弥散着青草的香气。

“这个是湿润灌溉法,你看田里不像一般的稻田漫着水,这样增加土壤透气性。”孙定红介绍,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,病虫害防治采用综合绿色技术方案,插秧是工厂化旱育毯状秧机插,“作为示范片,县里在资金、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,每亩补助150元。”

“流转后,这片地还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政府出资修路修渠,平整土地,旱能灌、涝能排。”顺着朱中文手指的方向,看到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泥灌渠还是青灰色,显然刚修缮不久。

“当前对种粮大户的支持更多通过项目资金进行。而项目资金往往与先进的技术方案、良种良法的推广挂钩,目的是通过惠农资金使用,调动大户转方式、调结构积极性,辐射带动广大农户。”邓本宜说。

根据农业形势变化,支农惠农政策在优化调整,但税费改革确立的“多予少取”的基调没有变。

形势在变,种粮的方式也要变。

“要效益好必须跟着市场走。”回顾从“分田到户”到“税费改革”,再到今天的“农业结构调整”,朱中文悟出,“卖难”看似新课题,实际上是老问题。

“包产到户”后,梅山村粮食产量迅速增加,1982年至1984年亩产翻了一番。“1985年,我就体验到了卖粮难。”朱中文说,当年秋季拉了2000斤稻子去镇粮站,“满场闹哄哄的,也没排出个队形。大家就坐在那,等着一点一点向前挪。我在那守了3天,也没挪到粮站门口,又把稻子拉了回来。”

不仅是粮食,农副产品也一样。

上世纪80年代,朱中文跟妹夫种平菇。他告诉,一开始吃的人少,但种的人也少,1996年一斤平菇卖到3块钱,差不多和肉价一样,效益好得很。跟风的人越来越多,到2000年每斤只卖5毛钱。到了2010年后,价格又回到近2块钱一斤。“种食用菌的人多,但大家收入提高了,吃平菇的人也多了,销路好了。”

“像平菇一样,人们收入高了、日子好了,要吃更好的米,就不能像过去那样种粮食。”在与回顾种平菇的经历后,朱中文说当前的政策,就是要扶持绿色生产技术,扶持优质品种,“要想享受到政策扶持,就要跟上变化。”

像朱中文一样,越来越多农民跟着惠农政策的“指挥棒”,调结构,转方式。截至去年底,全省建设专用品牌小麦基地565万亩、水稻基地535万亩,稻渔综合种养近100万亩,建立816个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,全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.6%。

漫步田间小道,朱中文说现在他搞现代农业的心“越来越宽”。“稻子逐步都要换成优质稻,明年还要搞稻田虾,综合种养效益更高。到时候请你来1个多浇口系统钓龙虾。”朱中文向发出邀请。

( 来源:中安 作者:史力、田婷 )

广东茂名中医三甲医院
天津妇医院
心脑血管二级医院
广西桂林性病医院
友情链接